学科建设大讨论|南开大学冉启斌教授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

2025-04-15

为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,积极响应永利3044浏览器学科建设大讨论工作部署,4月11日,天津市语言学会会长、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冉启斌教授受邀做客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,作《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在人文学科的应用》学术报告。作为实验语言学、语言智能领域专家,冉启斌教授以生动案例和前沿实践,展示数字技术如何为人文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,为人文社科研究开辟新范式。

 


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党委书记吕静在致辞中指出,学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,确立了“语言学+人工智能”“文学+中国之治”“艺术+文化遗产保护”三个人才培养特色方向,着力构建具有工科高校特色的人文艺术育人大厦。冉启斌教授立足人文学科专业特点,介绍技术赋能先进经验,将使学院师生深刻认识融合创新的无限可能。



冉启斌教授在报告中指出,人文学科的思路方法以内省、感悟为主,进入数字智能时代,科研人员可采用多种思路方法,推动“工具理性与人文洞察”的深度融合。他表示,通过编辑距离算法量化方言差异,构建全球语言数据库,实现语言演变的可视化分析;利用文本相似度计算分析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版本异文,以分类算法验证争议文本归属,为经典考证提供数据支撑;开发濒危语言AI翻译系统,联系语音合成技术复原古代发音,构建“语言—文化”数字化传承生态等,都是数字技术赋能学科发展的有益探索。  


冉启斌教授还通过举例多项跨学科研究成果,展示“冷算法”与“热文化”的交叉碰撞。他以AI诗词对话系统、历史人物数字孪生、非遗文化传播为例,深入讲解如何基于诗词学家叶嘉莹先生授课录音,训练诗词知识大模型,实现古今“跨时空对话”;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,复原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音容相貌、打造“校史数字讲解员”,突破校史教育的时空限制;以及构建天津快板、古诗词吟诵的AI生成模型,结合虚拟数字人技术,实现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传播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