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4-21
4月15日,台湾当代知名小说家林俊頴在卫津路校区26楼开展题为 “我知无不言的乡愁:小说书写和影像制作” 的讲座,为永利3044浏览器同学们分享他在小说书写与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。讲座前,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党委书记吕静与林就人文艺术教育等进行了交流。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王用源,中文系主任张黎明,副教授杨君宁出席本次讲座。
林俊頴老师出生于台湾中部的彰化县北斗镇,家族故事成为他探寻文化根源的载体:曾祖父与舅公们的命运沉浮,父亲离世后归葬地的抉择,都折射出身份认同的复杂性。通过文字的力量,他将个人乡愁转化为能让公众产生共鸣的情感,引发了人们对家乡、对传统、对文化根源的集体思考。
林俊頴老师着重指出,作为创作者,必须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,善于发现并挖掘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却常被忽略的情感与细节,将这些元素升华为创作的源泉。他进一步阐述,写作的价值并非仅取决于文字是否华丽,更在于创作者的自身积累,即丰富的知识储备、深刻的人生阅历以及强大的联想能力。只有将这些内在积累转化为文字与影像中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,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,引发共鸣。
此外,林俊頴老师还详细讲述了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闽南语的个人考量。他认为,这种方言能够更真实地展现家乡的语言环境。在探索文字源头的过程中,他发现了其中无穷的乐趣和音韵之美,并向观众展示了黄俊雄版的布袋戏《出师表》,展现了闽南语在文学创作中蕴含的独特魅力。
以乡愁为锚点,林俊頴老师揭示了创作的本质:在时代浪潮中坚守独立视角,以敏锐的感知挖掘人性深度,让多元媒介在相互碰撞中拓展叙事边界,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。
讲座当天,林俊頴老师还到访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,参观中文系办公室、黾园美术馆王学仲先生诞辰百年艺术精品展。学院领导对林俊頴老师来访表示热烈欢迎,并深入介绍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发展特色,近年来成立海峡同文书院、与台湾中华大学共建跨学科实践课程等交流项目,表达了欢迎更多优秀台湾学者、作家来院访问的良好愿望。
林俊頴老师对天大之行充满真挚情感,他表示,在北洋大学堂取得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的王宠惠,正是台湾著名建筑师王大闳之父;其在青年时期参与了由朱天文、朱天心等人创办的“三三集刊”,“三三集刊”与“神州诗社”有过互动往来,而“神州诗社”社长,即日后以武侠小说闻名的温瑞安,也曾到访天大并开展讲座。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为推进两岸文化、教育领域交流所做的一系列工作,令人赞叹。最后,林俊頴老师签赠他的长篇小说《我不可告人的乡愁》和散文集《盛夏的事》,为院系留作纪念。